考察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榆林市靖边县,榆林市榆阳区,榆林市神木市,榆林市米脂县,榆林市绥德县。
考察路线图及沿路纹样
中国民间剪纸的研究,是从安塞拉开的帷幕。安塞剪纸让人们发现民间剪纸有地上文物,活着的化石的内涵。
安塞县被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安塞剪纸,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只要说中国剪纸艺术必说安塞。
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中国陕西省为代表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决定书,放在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研究员陈山桥面前时,他说,这话不太确切,最正确最完美的表达应当是“以中国陕西台安塞县为代表的中国民间剪纸,因为这一项目是以安塞剪纸为主体申报的!”
美轮美奂的安塞农民画是安塞感染力最强的民间艺术,让众多的国内外美术界人士惊叹。就安塞农民画而言,可以说没有剪纸就没有安塞农民画!
2023年5月9日,第一站延安市安塞县,早晨我们乘车前往民间剪纸艺术家侯雪昭的家中进行了拜访。侯雪昭这个名字对国内喜欢剪纸艺术和对陕北文化有所关注者而言,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民间艺术名人。她把五个孩子一个一个地全供的上完了大学。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在安塞办起了一个集餐饮,腰鼓秧歌表演,剪纸和农民画表演、展览、培训于一体,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民间艺术合作社,这一切都是与她手里的剪刀分不开的。大巴车一直开到安塞县的一个小镇子上,下车后走了一小段路程上了一个坡便到了侯雪昭家中。一个小院子,院子很朴素,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家具唯一映入眼帘的就是院子里的一个小圆桌和贴在窗台和门框上的剪纸。房间也是陕北特色的窑洞,总共三个房间,侯雪昭在自家窑洞里专门布置了一个展室,里面展满了她的剪纸作品。她热情招待了我们,让我们随意的参观和拍摄。由于我们拜访的人数太多房间里无法容纳这么多人便将我们请到小院中拿出了她非常精致的小剪刀,现场展示了剪纸过程。
问:奶奶您剪纸剪了多少年了?
侯雪昭:“我从7岁就开始接触剪纸,从小就喜欢上了,一直坚持了下来。”据调查侯雪昭生于1954年,由此算来剪纸这门手艺侯雪昭坚持了60多年了。她曾说过“剪纸剪了一辈子,只要还能剪的情况下就天天剪,什么时候看不见了、剪不动了才放手。”
“您平时就一个人在这住吗”
“嗯,平时还在干活,种点地之类的,还种了点核桃树,去年都冻死了,今年又冻了。”
“那比较大的作品您要剪多久”
“那种折起来剪也很快”
“您隔壁那个挂墙上最大的那个是怎样剪的”
“那种就是单剪的,单剪的就费点劲了,要一点一点的剪。”
“是先画出来然后再描着剪的吗”
“嗯,大的先画出来一点一点剪的,我一般那种大的就是用的张小泉的那个剪刀,红把把的那种”—张小泉是专用剪纸剪刀的一个牌子
“我现在手里这个是女儿给我定制的”
“您现在剪的是?”
“现在剪的是个抓髻娃娃,门上贴的就是,家里有几口人就贴几个娃娃,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抓髻娃娃一趴岔。”民间有用来辟邪的说法。
在聊天的过程中很快剪完了一个抓髻娃娃,随后又剪起了兔子。
侯雪昭:“今年是兔年,再剪上几个兔。”
问“那您有剪蛇吗,因为我们大多属蛇。”
“生肖全剪了,我在地里看见蛇我就不敢剪蛇了,最怕的就是蛇了。”
“您这些剪纸会卖吗,一般卖多少钱。”
“不一定,有时候几十块钱,几百块钱。”
随后侯雪昭奶奶带我们体验了剪纸过程并且拿出来了我们感兴趣的生肖剪纸,她从一本本书里的夹层中拿出来,一个个保存的非常细致完好且形象生动。我们表示想要购买收藏,侯雪昭奶奶也非常耐心的给每一个人挑选并以低价卖给了我们。
此次的拜访让我们深刻体会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伟大以及民间艺术的价值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在与侯雪昭奶奶交流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到她在剪纸创作中的那份坚持和快乐,剪纸可以说涵盖了她的一生,用一把剪刀,剪出了快乐,剪出了让一般人不敢奢望的知名度,也剪出了文化的传承。一个朴实的农民形象蕴涵着无限力量。
〝我一个字都不认识,我能剪,别人也可以。只要有人想学,都可以来我这里学习,我给她们教,这么好的东西,不能断了,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靖边县北部,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地处陕西与内蒙古交界的毛乌素沙漠南缘、无定河上游红柳河北岸的台地上,统万城兴建于公元413年,而《晋书·安帝纪》和《宋书·五行志》记载了409年和元嘉五年428年,雷震太庙鸱尾,砌壁柱之事。即是有壁柱加固了的夯土承重墙,这说明这个时期仍是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的土木混合结构。它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304年-439 年) 匈奴族铁弗部的后裔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的都城,它扼守着西域与北魏都城平城(大同)之间的交通要道,处于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的交汇地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兵家必争之地。
陕北石狮子是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宝鸡市等地的民间民俗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一。他们以拥有厚实的身躯、雄健的姿态、传统的服饰和神秘的象征意义而著称,同时,石狮子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品味,还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集中体现。
历朝历代,石狮常见于官署、陵墓、庙宇、园囿等地,而陕北的石狮则广布于农家炕头、门口、田间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当地有句俗语“陕北出的石匠,南边出的官员宰相”,反映出民俗本源深层所凝聚的艺术创造力和生命力,随着佛窟的开凿、对佛祖的信奉,陕北人在求神问道中对“神狮”寄托了理想化的愿望,狮子形象受到人们更高的迷信和神化,也具有更多的用途与功能。
这些散落在陕北大地上的沉重的石头,实际上是一系列重要的文化坐标,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集中体现,镇山石,镇河石,镇村石,镇宅石,拴娃石,送子石,财神石,了病石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雕实际上仍然可以为我们组成一张较为完整的文化地图,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民族背后更加隐秘的精神空间,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文化,更值得我们去探索与保护。
根据石狮的功能和用途,可以把陕北的民俗石狮归纳为以下几类:
总的来说,镇村石狮在陕北地区是一种寄托着人们对村庄安全和繁荣的祈愿的传统风俗。虽然现代科学不能证实石狮是否具备超自然的力量,但它代表了人们对于家园的热爱和对和谐安宁的追求。这种传统在一些地方得到保留和传承,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继续为当地的人们带来精神慰藉和凝聚力,坚守着陕北大地上依旧深谋远虑的一股绵延不绝的气息。
《镇村石狮子》
在漫长的岁月里汲取着大自然的日月天地之力,执行着镇守村落的使命,护佑着一村人的阴阳气运、轮回繁衍,确保人们不被邪祟侵染,在它们饱经风雨的外表上仿佛能看到咒语以及火热的大自然灵魂气息。
运用阴阳五行色着色、代表着天地相合、阴阳相交的十字符号,发展与繁衍的万字符。
民间美术符号是人们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中,根据地域不同,从而生成的文化积淀,因此民间美术符号具有通俗、简单的表达形式,同时它还具有当地的生活气息。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加入我国的民间美术符号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为一,意为混沌,两仪指的是阴、阳,而四象就是从阴、阳中衍生的。“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有“太极”而无“无极”,不免“一统就死”;有“无极”而无“太极”,不免“不统就乱”。由此可见,“无极”“太极”是对“阴”“阳”的超越,是更加彻底的一元论。四象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最早指的是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四象还指天空中东南西北四大星区。我国古代把天空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四组动物形象、四种颜色相匹配,又将其按方位及季节和四象,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分别将各宫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以为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古人认为,天是一个巨大的球房子,叫天球,里面住着日月星辰,地球是房子的中心,大家都围绕着它转,万物生存于此。最早在民间早就有人说,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他的身体,另一个是他的灵魂,在他们的认知里自然而然的就认为这个世界至少有阴阳两界。十字符号代表天地相合阴阳相交,是由认识大自然以及了解自身而来的最基本的符号,也可以讲说这个符号是临界文化的一个基本的符号。民间故事中的十字路就是可以前往另外一个世界,也就是阴阳两界的交叉点。它既是一个生命的代码,一个灵魂,一个身体的交叉,也是阴阳两界的交叉。因此民间的许多故事,许多礼仪,都在这个十字符号里。良渚神徽“天帝骑猪巡天图〞,是高度成熟的宗教图像,不可能突然凭空产生,而是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晶。华夏首创“卍”字符的第三硬证:夏商周秘藏,见于甲骨文。“卍”字符是印度佛教和印度教的标志,代表佛教和印度教的教义。“卍”字一般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左旋(卐),一种是右旋(卍)。佛教中普遍以右旋为准,在佛教举行各种仪式时,都是以右旋的方式进行,因为佛家认为右旋代表吉祥,意译为“胸部的吉祥标志”。古代译为“吉祥海云相”,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对于局部符号视觉化转变
然而也有很多符号藏于民间剪纸,剪纸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门类之一,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它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最突出的“陕北抓髻娃娃”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最为古老、夸张、朴素、喜庆的形象之一,娃娃一手抓鸡一手抓兔,是因为金鸡是太阳的象征,玉兔是月亮和阴性的象征,娃娃头梳双髻,双手抓鸟同时采用阴阳,最突出功能是生殖繁衍,具有生命与繁衍之神、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抓髻娃娃——生命与繁衍之神、它既象征着吉祥和幸福,又象征着辟邪和祈福。陕北的民间符号根据当地的民俗文化表现出来,两者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能指人们通过感官接受到剪纸这样“一个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东西,是指人们通过理解、推知、联想而得到的民俗含义或者概念。剪纸是艺术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符号。
文字/图片/视频 | 21级影像艺术班
编辑 | 郑婷依
编审 | 王子康
执行负责 | 尹心如 林 毅
指导老师 | 牛对苗
审核 |王檬檬 张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