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体艺术系
 首页  系部概况  新闻动态  专业建设  师资力量  教学成果  科研学术  名师佳作  校友风采  学生园地  学院首页 
展赛信息
 展赛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展赛信息>>正文
 
时空留痕 无界西美 | 跨媒体艺术系2023届本科毕业优秀作品-公共艺术
2023-06-27 21:49  

时空留痕 无界西美 | 跨媒体艺术系2023届本科毕业优秀作品-公共艺术


图片
图片




公共艺术专业


01

图片
图片

《无穹刹》




作者:夏菡艺、延雨桐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材质:钢管、镀锌方管、LED灯管

尺寸:410*410*1300cm


作品简介:

塔作为西安丰厚历史的见证物和城市精神象征物,一直负载着人们的期盼,保佑实现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刹”为梵语塔顶之意,以动态灯光艺术和新媒体技术重塑的无穹之塔,重构了塔的意向,颠覆了塔的沉重,用科技传递着空前繁复的信息,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边界,成为通向未来的超真实路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图片

《@&*……*&@》




作者:张淼

指导教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动态装置

尺寸:330*80*80cm


作品简介:

作品是对当代网络媒体平台分享体验式生活的内容受较高追捧这个现象所做的伸发,挖掘数字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因素,表现对高度依赖网络的现代人所产生的异化与侵蚀。过量信息差距带给人的焦虑感,对图案热词信息的一个解构,展现这个年代的一些特殊信息,探讨年轻人对于碎片信息的依赖以及其玩味的意义属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图片




《Eat it !(吃掉它!)》




作者:史茜榕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装置

尺寸:700*45*15cm(长度可变)


作品简介:

减速带作为一种强制性符号,感知过程中形成的生理与心理刺激是人为改变行动模式的典型表征,吃掉糖果的行为既是对“减速带”结构的消减,更是对解构公共社会中硬性介入的尝试与试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滑动观看更多图片




04

图片


《Kite Runner》




作者:谢紫涵

指导教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机械装置

尺寸:300*300*76cm


作品简介: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就像放筝者与风筝。风起时,风筝在筝线的控制下飘舞;无风时,风筝随着放飞线的牵引而返;不见风筝时,只剩下转轮转动,筝线若隐若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滑动观看更多图片




05/06


图片

《不属于谁的赞歌》




作者:冯彬航

指导教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声音装置

尺寸:R250cm H260cm

材料:木、音响、麦克风、声卡


作品简介:

作品构造了一种黑方碑式的异色景观,它不断映射着来自精神世界的回声,将真实世界的生命韵律融入声音数据的每个角落。

观众通过与四个方碑中的动圈麦克风进行声音交互,将自身声音转化为福音性的吟唱旋律,与空间音频交相呼应。




图片



《蜉蝣灵晕》




作者:郭敬中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影像装置

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

作品以蜉蝣生命体的摇曳与反馈动作作为核心的图像生成算法,加入声音数据,在混乱与秩序的摇摆中牵引着数据符号的生长,沉浸在流体共振的旋律中,塑造出不断发展的生命规律。影像整体分为六个章节分别对应不同生命状态下的视觉与听觉体验,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叠加逐步进入一场亦真亦幻的梦。


图片
图片

图片








07

图片

《布的表述》




作者:欧阳梦倩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装置艺术

尺寸:2*2*2m


作品简介:

儿时的记忆是零碎而又温暖的,记忆永远埋在深处,再度回首时如水一般可望而不可即。

人们总是习惯通过人或物来追忆往事,殊不知自己也是他人记忆中所织的“网”的一部分。儿时父辈们曾亲手为家编制缝补过大大小小的衣物,而他们的灵魂也早已融入这块布中。


图片
图片




08

图片



《丛林》




作者:尤思远 安志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互动装置雕塑

尺寸:4*4*2.5cm


作品简介:

《丛林》重建了社会和生活的架构,将迷茫和困境具象再现为可视化的符号,该作品的主题涉及到某种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和退缩,力求让参观者反思自己的生活,发掘内心的勇气和与世界连接的方式,强调行动及其附加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09

图片










《共生》




作者:黄靖雯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装置艺术

尺寸:1*4*2m


作品简介:

该项目为灯光装置,运用金属植物的形式进行具象表达,链接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自然的生命流动,尝试让人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观念,重获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使人获得与自然的移情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滑动观看更多图片




10

图片




《规》




作者:孟之佳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尺寸:80*65*24cm六个


作品简介:

边缘群体于国内的现状其实是表面平和其实受到无形的强烈挤压的状态,而压力和伤害绝大多来自家庭。火是吞噬,消防是面对灾害救人的,而灾害面前人人平等。结合"柜"的概念,我们追求平等,只有被"家"接纳才能打破"有柜无家"的现状。影像内容是水杯的视角下被外人看不见的压力挤压的日常生活场景,家人的步步紧逼,自我的边缘化、自我封闭和挣扎着认同接纳自己的过程,以杯中水的多少进行串连。整体以低矮窥视的视角进行呈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滑动观看更多图片





11

图片




《衡》




作者:张璐漪

指导教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装置艺术

尺寸:110*110*280cm;100*100*250cm;

90*90*210cm

材料:金属


作品简介:

称,作为衡量物品重量的标准,称本身用什么衡量,俗话说:“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已”,通过用称去称的逻辑矛盾关系,去探讨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衡量标准。世界上各种事物好像都有一个衡量标准,看似难以量化的事物也都在以近似量化的角度进行标准式的断续更新完善。迫使多元灵动的思想要不断的趋于千篇一律,而我们不断的批判重复,追求创新,或许早已摆托不了无形的标准,公式和模版。在称的两端,他们互相联系,在调整平衡的过程中,相互打量,并于周边的环境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


图片
图片
图片




12

图片




《茧房》




作者:高佳琳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软雕塑

尺寸:300*250*220cm


作品简介:

在大数据下,个体主动的信息选择行为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习惯性的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当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构建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个人生 活呈现一种程式化。作品在信息茧房这个概念 下,通过人们日常所接触到常见的不同形状粗细的毛线为载体,手工编织为一个不规则立体茧,以线为基础织出网,这些网就 像是大数据下不同碎片化信息相互缠绕交织。身处茧房内的自 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被短视频、微博等娱乐软件的碎片化信 息包裹,所接触面越来越窄,思维逐渐简单化,认知偏颇,逐 渐面临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作品旨在希望人们不被 信息茧房所束缚住,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这个 世界仍充满希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他。


图片
图片
图片




13

图片



《静默的喧嚣》




作者:任家琳

指导教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PVC气膜充气装置

尺寸:500*120*100cm;300*110*100cm;

400*100*90cm;450*110*100cm


作品简介:

手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是一种充满力量的信息媒介。

作品采用气膜充气时的喧嚣和斑驳的色彩,呼应听障人群内心世界渴望与常人一样“大声说、大声喊、大声笑”的诉求与心愿。以手语字母为原型拼出单词“loud”,发出无声之言,旨在于沉默不语中发出喧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4

图片



《空无黑白》




作者:王刘唯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装置艺术

尺寸:500*500*40cm

材料:扫地机器人、红外避障模块、5mm黑烤漆玻璃、密度板、方管


作品简介:

作品以“弱人工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避障功能来映射群体关系,通过对红外避障功能的编译,使原本具有规律性避障功能的扫地机器人产生不可控性,随机的不可控结果既是对现成品的语言转化,也是对当下“社交回避”现象的隐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滑动观看更多图片




15

图片

《猎塔》




作者:沈曌矞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装置

尺寸:320*450*600cm


作品简介:

该作品以扎带为基础材料,组合成一个神秘的、非规则的异形生命体。作者试图打破对现成品的常态认知,消解其日常属性的同时,运用不同布局展现出非规律性的、似物非物的外观形态,并赋予其一种新的象征意义和能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6

图片


《人群》




作者:魏灵均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静态装置

尺寸:150*550cm

材质:彩色透明pvc塑料布


作品简介:

此件跨媒体艺术系公共艺术专业的作品是以雨衣为主题的一件静态装置作品,整体由12件悬挂在钢结构上的彩色的透明塑料布雨衣组成,分布在整个铁架走廊,通过迷幻的色彩和放大的尺寸给人以夸张的有冲击感的视觉感受,观众们能够从中穿行而过,能够与作品产生互动,亲身体验静态作品带来的直观震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7

图片



《拾遗》




作者:王鹏程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尺寸:78*83*325cm(单个)

材质:不锈钢、亚克力、3D打印、步进电机


作品简介:

作品通过开合式机械构造和异形植物体试图去阐述人造结构与自然姿态之间的相似之处,利用冰冷的钢铁与单一的程序提出当下自然生态空间局限的问题。

采用步进电机作为装置主要动力,设计出机械赛博风格的植物主体造型,将一种锋利,危险的感官体验扎根入观者心中,形成一种机械、植物和观者共存的奇妙状态。破坏原有的植物自然形态,营造人类——生物体——自动化机械相互结合的矛盾景观,并利用交互感应建立起作品与观者的联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8

图片


束与解




作者:经灵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 :装置艺术

尺寸:240*280*300cm


作品简介:

以红黑作为主色、使用整体较粗的绳子作为材料,通过绳子间的相互缠绕、打结,让所有绳子汇集成为一个整体,各种缠绕交错的绳结代表当今社会与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组成整体的大绳结则代表人与人社交的最终表现——分离不开、纠缠压力,特别是疫情结束后,多年脱离社交环境下的人们,关系迅速接近更加重了这一现象。粗绳则具有着更强的力量感,有着难以撼动的感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

图片




停止想象!




作者:潘静怡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静态装置

尺寸:350cm*200cm


作品简介:

这组作品是日常生活中我对烦恼思考时思绪游离的变化和想象的过程,每当我发呆时,脑袋里的画面可能变成一段心电图、可能变成无数根直线、也可能是一部分想象中的山水风景画面。整个作品是一组用窗框做的屏风装置,以厨房作为屏风上的主体内容,厨房中拥挤、杂乱、琐碎的场景是生活烦恼的集中体现,以平面中延伸出简约的、立体的山的造型和线条的夸张牵引来消解厨房中枯燥、无味、单一的功能,从而转化成一种轻松的想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

图片



《未竟》




作者:郭菲菲

指导教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互动机械装置

尺寸:4*4*3.14m


作品简介:

本作品想讨论群体间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分歧产生的碰撞,将不同群体的博弈视觉化。选择旗帜这一极具权力制高点的材料作为主要元素,和黑白两种中性对立色彩,使用工业机械带动九组旗帜缓慢旋转,旗帜在空中圈定运行轨迹并且永不停息,它们分开又靠近,过于近的距离使它们不得不互相拍打、缠绕或者束缚自己,仿佛为了争夺更多的空间而对立又或是生存空间被压缩导致无法挥舞。


图片
图片
图片





21

图片



我与世界的关系几近透明




作者:曾艾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装置,声音装置

尺寸:3m*100cm*400cm


作品简介:

三根严格按照古典多克立式规格制成的罗马柱。它们既是景观社会的拥趸也是独立的个体。权利高度集中在钢制骨架中,诱人的气息让每一个不完美的个体趋之若鹜。借由

不同材料之间的关系,暗喻出不同的内容,丝袜被塑形,柔软被刚性拉扯,昆虫源源不绝,艳丽灯光却引l来飞蛾扑火,坚石之上生长着发丝,发丝柔软只能依附在壁上。作品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具像化,只言片语中折射着这个世界的狂热和被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滑动观看更多图片




22

图片




《让我们相拥在毛绒时间》




作者:郭倚池

指导老师: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互动装置

尺寸:400*200*230cm


作品简介: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当下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的状态。近年来艺术疗愈深入的介入了日常生活中,但大部分艺术疗愈作品等在城市中对大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并不理想。在繁忙的商场中心,缓慢旋转的作品与快速流动的人群形成了视觉的冲突。该作品意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中以柔软触觉的形式给予人们温暖疗愈的感受。

外观造型灵感来源于自助洗车机,当人通过旋转的毛绒玩具柱时,毛绒玩具会挤压人的身体,表面的绒毛会轻扫过人的皮肤,为人带来舒适、疗愈的感受。同时,毛绒玩具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疗愈效果,希望可以以童真、趣味的形象和方式治愈大众,将他们拉回记忆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滑动观看更多图片







23

图片



《无声的坍缩》




作者:鲁彦琦

指导教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雕塑

材料:玻璃钢

尺寸:720*120*228cm


作品简介:

一组以喇叭形态扭曲压扁变形而来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旨在通过视觉通感,探索声音在空间中的存在和共鸣。雕塑都被安置在安静的书店楼梯之下,与平静的书店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喇叭元素的存在,作品传递出一种声音的暗示,引发观者对声音和空间的思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24

图片



《讯息蔓延》




作者:王佳文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 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 雕塑

尺寸:768.7x206;6x600cm


作品简介:

作品以一棵冲出建筑的树为主体,形成一幅超现实视觉景观。大量无序排列的商品信息、报纸头条、订单编号被还原为纸浆碎片形态后依附于树干并形成新的语汇躯壳,信息的蔓延与树形的延展在无限的空间中交织、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5

图片

《遗珠》




作者:朱珈儀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尺寸:140x700x1000cm


作品简介:

拆迁废墟承载了片区的历史与无数的故事,是过去的载体,也终将消逝,立起新的水泥丛林。本件作品由拆迁现场收集的物品与水泥融合翻筑,记忆被碾压、重铸,通过"追忆"式的打磨,形成内容各异的"遗珠"。作品意在老城根这片新老交替的地界,在繁华商业场所的现实与被缝合营造的虚幻中重拾被人们遗忘的精神家园,细数老城居民、都市旧址、记忆中时代的"遗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6

图片

《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




作者:张烨

指导老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材质:铝型材、屏幕、电机、3d打印、亚克力等综合材料

尺寸:Z-13-A号:1.2*1.2*1.85m;

        Z-13-B号:1*1*4.2m;

        Z-13-C号:0.45*0.3*3.2m


作品简介:

这组机动装置由三个机械装置组成。通过独特的造型、重复的机械运动与影像元素,构建了一个机械剧场,剧场中的A号、B号、C号分别饰演了试图擦干屏幕内沙子的“雨刷”、不断爬行的蜘蛛和自动扇动的蒲扇。剧场中三个装置做着有序循环的机械运动,永不休息。

以调侃和幽默的方式,探索了生活中的限制和挑战。它们呈现了一种戏仿现实的姿态,同时激励观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这组装置通过艺术性的表达,鼓励人们重新审视生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7

图片




《噪声离散》




作者:严清樾

指导教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机械声音装置

尺寸:420*420* 240cm

材料:电机、音响、树脂


作品简介:

本作品旨在探索边界、亲密关系和情感关系等概念,利用喇叭之间靠近产生的尖锐刺耳的啸叫现象呈现作品,利用其带给人们的不适感受,进一步讨论人际交往中的关系与距离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点击视频横屏观看




28

图片



《昨日的坍塌》




作者:毛艺锟

指导教师:王檬檬、邢戈、孙海力(英国)、李靖康、王晶、刘铁源、姚浩澜、冯玉淑芸

类型:装置艺术

材料:泡沫,UV板材,黄铜等

尺寸:A(324*280*358cm)

B(237*210*296cm)


作品简介:

繁华都市下大厦将倾,曾经的生活痕迹在快消费时代里逐渐被消解,童年记忆在远去,城市更新势态下新旧事物在不断更替与变迁,当下生活在其中的租户们对未来充满未知。作品是以泡沫复刻的城中村门楼,真实原型分别取自老城根Gpark所处的莲湖区以及相《昨日的坍塌》。

邻未央区中现已拆迁和未拆迁的两个城中村门楼作为代表,将两座相对而立的破旧门楼斜插于地面,摇摇欲坠的门楼与繁华喧闹的商业空间形成强烈冲突,留下背后难以预测的不安与忐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滑动观看更多图片





编辑 | 潘俏含 徐麦恬

编审 | 王子康

执行负责 | 尹心如 林  毅

指导老师 | 牛对苗

审核 | 王檬檬  高  萍  张潇娟

图片


关闭窗口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版权所有  |  联系电话:029-88222241  陕ICP备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路南段100号西安美术学院 710065

 

您好,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