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谈的是技术,也可以延伸为方法。纵观绘画自古至今的变化来看,更多的是由技术和材料的更新所带来的视觉图式的变化,直至上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艺术从形式的技术材料图式中挣脱出来,谈起了观念。后来我们发现艺术在观念的技术里绽放出更多更丰富的作品,更让人们惊奇的是,这些作品再也不是那么的阳春白雪,超然世外。相反,这些作品越发的普世,更加地贴近我们的生活,为时代发声,为大众代言。架上与空间、影像与音响、科技与参与互动……等等艺术形式的融合,让人们在其中观过往,触现在,思未来。而这些新艺术形态的出现,使我们发现除了形式和技术之外,有一样尤其重要,那就是“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掌握“制作性思维”,更要具有“创作性思维”。
西安美术学院学科建设项目“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名师工作坊”就是要通过连续不断地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教授进行交流教学,践行综合材料绘画专业在教学中一贯坚持的“制作性思维”+“创作性思维”的教学理念。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更好的实施学院“五名”战略,跨媒体艺术系综合材料绘画专业学科建设项目第二期“综合材料绘画名师工作坊”分别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三位名师艺术家进行综合材料绘画创作思维拓展的工作坊教学。首先西安美术学院图像研究所杨锋教授的“图像语言转化”创作教学——“随性转型”的创作方法,让学员们打通了“图像”语言的创作通道;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的周雷教授,是一位常年驻地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通过个人创作和国内外艺术家创作案例进行教学,践行“非遗活化”的传统艺术再造的理念;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双龙学者王雷教授,他以“综合材料艺术表现”课程为平台,以“观念生成、材料延展、技术解构、形式借用、空间表述、时间界定”六种艺术创作实践方法为抓手,进行材料语言转化的教学。
随后,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工作坊28位学员在繁重的必修课之外,完成了近60件创作思维拓展的实验性综合材料探索作品,有些可能还比较稚嫩,但他们勇于创新和实验探索、试错的精神是这个时代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在对艺术之路的求索中,我们还需不断修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们将虚心倾听益言良训,以此做为我们综合材料绘画专业迈向更高品质的动力源泉。
感谢主办单位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的支持;感谢西安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的支持;感谢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支持;感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的支持;感谢所有授课导师、28位学员的付出与坚守;感谢所有幕后人员的辛勤劳动与默默奉献。
孙锦谊
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副教授
2023.11.3
综合材料绘画名师工作坊项目
侯佳健 汤 艳 李柯昕 王刘唯 顾梦叶 易云旭 李学文 徐良钰 邝芳蕾 谢雨泓 邵 琪 李小乐 栗 铜 冯祺越 覃少觉 聂予墨 唐梓萌 黄祖会 王子康 张超楠 南嘉仪 黄靖涵 朱泽蕙 郭镤蔓 李力泓 王榕榕 宋佳睿 吴乐怡
杨锋
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
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绘画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西安美术学院图像研究所所长
周雷
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1994年毕业于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学院雕塑系大师班,师从米开朗基罗·彼斯托列(Michelangelo Pistoletto)教授
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艺系。
王雷
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时装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河南省文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与创意学院学科学术发展中心主任
孙锦谊
200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杨锋 《身份》71×82cm 黑白木刻 2023年
周雷 《十二星座》木雕彩绘 100x30x10cm 2021年
王雷 《兵者无形》《解放军报》纸搓线及编织技术
展览尺寸可变 2018
李青 《披沙拣金》 木 铜 纸 78cmx108cm 2020年
董亚娟 《浮世·泳者》 综合材料 78x108cm 2017年
张乐 《茧》系列之二 综合材料 110x110cm 2021年
孙锦谊《知识分“纸”》 过期字典 不锈钢 65X50X20cm 2022年
孙锦谊《青春字典—控制》旧课桌面综合材料120x39cm 2023年
李朝晖《重生》综合材料 150x105cm 2022年
刘强华 《象之初》综合材料 120x120cm 2023年
李建安 《无题》布面综合材料 90x130cm 2018年
吕顺《2019》布面综合材料 160x160cm 2019年
覃少觉、聂予墨、王刘唯、邝芳蕾
唐梓萌、谢雨泓、冯祺越、邵 琪
(合作作品)
《层岚》墙皮 KT板 方管 渔线 100x600x60cm 2023年
作品说明:这件作品将超现实主义绘画与当代艺术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利用随形转型的创作方法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作品以饱含时光流逝痕迹的墙皮为核心,在其上进行绘制。每一块墙皮都各具特色,展示了艺术家对于现实与幻想、生活与梦境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这些墙皮被巧妙地悬挂在空中,形成层层叠叠的云朵状。在视觉上给予愉悦和惊喜,进而引发了对于时间遗迹的新解读和思考。破碎的墙作为一个被忽视的空间,希望通过艺术的加入变得生动起来。不再只是物理结构的组成部分,而是具有了情感和想象的载体
《水火相融》陶瓷 90×50×20cm 2023年
创作说明:作品整体运用形而上的思想,用“水纹”元素结合青花瓷制作方式做成的五座青花瓷灭火器,代表了“水”与“火”相互对立又融合的矛盾关系,最终赋予统一。表达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最终又必须合而共生的思想。青花的花纹选自嘉庆皇帝龙袍,雍正皇帝龙袍,康熙皇帝龙袍,光绪皇帝龙袍衣服下摆的“水”纹元素,前四座灭火器上的“水纹”相连的山脉形式取自《富春山如图》中一座山的形状,这里代表大地,第五座灭火器顶部的“云”取自元代青花瓷上具有代表性的云图像,这里代表天,形成天地合一的概念。五座灭火器分别坐落于五个白瓷盘中,盘子注入真实的水与我画的水,以及倒映在水中的“水像”三者产生一定的图像学中“像”的关联性。青花水纹中的结合瓷器的易碎性作用冰裂的机理形成呼应。最终作品中用“火”烧描摹的“水”,灭火器也为火,我们通过灭火器联想到的“水”,作品中盘子里的水,皆为相互矛盾,最终达到相“融”,合二为一。
创作说明:作品通过用陶泥媒介,记录生活中所见的点点滴滴元素绘制成浮雕的形式。作品中出现的大量画像石及佛造像图案,以及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元素,通过“象”转“型”,再由“形”转“像”的图像学形式,结合了社会学思想,绘制成类似“青花”图腾形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学习梳理,整个作品包含了我对生活的记录与热爱。
《青花•二》墨 纸 311×135cm 2023年
创作说明:作品通过用陶泥媒介,记录生活中所见的点点滴滴元素绘制成浮雕的形式,再由浮雕运用“拓印”方式到纸上。整个作品先从平面的图像转化成立体的浮雕,再由立体的浮雕转化成平面图腾形式,共实现了三次的图像转关过程。作品中出现的大量画像石及佛造像图案,以及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元素,通过“象”转“型”,再由“形”转“像”的图像学形式,结合了社会学思想,绘制成类似“青花”图腾形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学习梳理,同时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共组而成,整个作品包含了我对生活的记录与热爱。
《痕》卡纸 油墨 立德粉 100×70cm 2023年
作品说明:没有永恒不变的物质,时间作为雕刻者会在物质上留下独属于它的印记,将汉代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转化,使之交错,以浅浮雕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之中,结合时间的刻痕将传统与当代观念相交融。
王刘唯
《经·七》月经 糖 白蜂蜡 41x41x27cm 2023年
作品说明:这一作品将女性月经的象征性与化妆口红相结合,通过数字7的象征意义,我们展示了女性月经的完美、循环和力量,鼓励女性自信地面对和表达自己。同时庆祝月经作为自然的奇迹,旨在挑战社会对月经的污名化,突显女性身体的自然周期和自我表达之间的联系。
《星宿·未来》数字影像 尺寸可变 4'46'' 2023年
作品说明:《星宿·未来》是以二十八星宿为灵感创作的数字影像作品。通过可视化编程技术,经过对计算机生成艺术的探索,在跨学科与跨媒体背景下,实现从传统到当代的转化。
注:二十八星宿(xiu)
东方青龙七宿: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玄武七宿: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
西方白虎七宿: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方朱雀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遥远的出口》木门 钢板 铁板 螺纹钢
80x80x180cm 124x180cm 2023年
作品说明:作品通过布满锈迹的铁皮与钢筋的组合,以各种镂空造型暗喻生活所散发出的的无尽诱惑。螺纹钢象征着追逐身份的提升,实则暗示着堕入欲望的诱惑。光束自木门上倾泻而下,像是正义的阳光拨散了灰暗阴沉的雾霭,在破除对诱惑的恐惧与贪恋。这个过程虽然面临着未知与挑战,但道路的出口无论多么遥远一定会拥有一个光明指引。
《植被》植物 麻布 98×98×65cm 90×90cm 2023年
作品说明:植被的“被”意为“被子”的“被”。我的家乡在南方,在我们那很多山区的的树木会被挖走,这使得原本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而城市则获得了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植物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这种形式让我联想到了百纳被,但这是植物的被迫祝福。所以我想在西安已经形成的城市绿地百纳被上,向大地索要一块土地,掘取一张自己的百纳植被。
徐良钰
《百观》方解石 明胶 墨水 60×120cm 2023年
作品说明:眼中所见之物皆存思绪之中,弱化合理性,抛开秩序的思考,将身心置于意识的边缘,所看所思即所画,是为百观。通过将方解石磨成粉末状加以明胶堆叠在黑色画面之中,方解石粉末的物理特性令光产生绚丽的漫反射,给画面营造一种朦胧的气息。
《上此下羊》木 树圈 毛毡 墨 64×50×100cm 2023年
作品说明:连接的人与羊形成一个闭环,没有明确的起点或终点就像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循环行为,人们不断地模仿和跟随他人,同时也被他人模仿和跟随。空心木圈具有明显的年轮纹理和纹路,年轮也将时间可视化,代表这种从众心理在不同时期一直存在。树圈中羊群中的人物选择与羊群保持一致,即在面对群体压力时,人们倾向于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符合群体的期望。小人举起整个画面的形象暗示个体被群体无意识所支配的现象,体现个体在群体中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衪》钢筋 铁丝 树脂 110×40×20cm 2023年
作品说明:材料使用防盗铁丝、钢铁与透明树脂等综合材料诉说一场处于创作瓶颈期的梦境,材料质感的反差在视觉6上营造出坚定又柔和,自由轻盈却又囿于桎梏困境之中的矛盾感受,三足翅伤痕累累向下俯冲去追寻灵感。表达了我处在瓶颈期时的状态。
《时间系列》立德粉、水墨、丙烯、色粉、宣纸 30×30cm 100×100cm 2023年
作品说明:世界如宇宙,生命似微尘。繁星中,你我皆渺小;深海里,生命独璀璨。星尘如雨,留下壮丽的星轨,鱼儿游水,构筑生命的宏伟。在星辰与大海的交错中,我们寻找答案,探索未知,成为宇宙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作品说明:皮影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有其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将皮影符号化更具有其独特的语言内涵。一个个皮影作为画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同编织成新的图像。在对传统的皮影戏的图像转化中,形成新的形式语言,传达不同的意境。作品运用大量的矿物色进行堆叠,使得材料与画面更好的结合。
顾梦叶
《生生》 综合材料 50×50cm(四幅) 2023年
作品说明:德国科学家在 iscience 上发表了一项研究,通过将藻类引入蝌蚪血液中,让其掌握了植物的呼吸方法。在缺氧时藻类帮助沉默的神经元恢复活力,为大脑提供动力。我的创作实践以此为灵感,基于对未来人类与藻类的新型共存模式的思辨,将藻类作用于人类神经元这—设想图像可视化。作品保留藻类本身的纹理、质感等特征,并通过光媒介使藻类材质在不同神经元的形态下呈现神奇的意境。作品期许未来人类可以不再受到氧气的限制,只需行走于阳光之下,便能满足生存所需。
《禅烟》 综合材料 120×120cm 2023年
作品说明:香点燃之后,袅袅之中自带仙气,令凡人凝神静气,凝神的提高不是一种量的积累,而是一种升华,是“凝”。凝神静气是养生的灵魂,即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燃香,闻到香味会放松肢体,使气息顺畅,心生平静,且香气会随着烟的形状给予我灵感,让我产生对“袅袅烟气’动态的痴迷。烟过无处可寻,但香靠近纸使其燃烧时却会留下痕迹,用香烧的小洞串联成模拟烟的轨迹线条,游走在我的画面当中,既有烟的轨迹的实体记录,又不失烟的空灵袅娜之态。
一场自策的城市巡展《有序×无序》 旗帜喷绘 综合材料 170×50×200cm 七辆 2023年
作品说明:一组从有序到无序的城市速写;一次回归城市的“城市巡展”;一个无界的展陈空间;一场电动车上的艺术活动
《锈-1》《锈-2》《锈-3》 综合材料 50*50cm 2023
作品说明:这组作品选择了以生锈的残破的物品为元素进行转化创作,以展现出时间的痕迹记。材料方面选择矿物色、纸以及细沙进行层层堆积以达到锈蚀的效果,简单质朴的外在,自然锈蚀与水痕的外露。
《在光与万物背后》 铸铁 木 20×20×95cm 2023年
作品说明:“在那儿坐着的那个,在彩色叶子中间,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间,那是我。你大可以沉默的走着自己的路,或者就这么,一直坐着。一直坐着,等一阵旋风,等一场山崩,等下一次日食;一直坐着,好像从所有树叶,野鸭,摩天大楼中解脱,除了我之外,永远不会有他人”灵感源于马蒂亚斯·波利蒂基的诗,作品采取铸铁油灯的造型与“我”,表达平凡生活的背后是光与万物,是不起眼的浪漫。
作品说明:作品以“和谐共生”为主题,将收集来的五色土和各地的根须以环形的造型进行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圆形的构图象征圆满和谐的状态,收集来的根须穿插在五色土之间,作品通过分离重组的方式,表现出破碎与完整、分裂与统一、过去与现在。根须要从五色土中汲取营养,而五色土也靠着植物的根须积聚不散,形成一个共生共荣的和谐状态。
作品借用关键词解读:
①圆形:象征着和谐、平衡的状态,代表着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人类社会内部的和谐共荣。
②五色土:象征地大物博,多姿多彩的中华大地。
③根须:植物汲取营养的媒介。
《拾趣》石塑粘土、铁丝、丙烯、水彩、水彩笔
165×285cm 2023年
作品说明:与童年的自己跨时空对话,圆满孩童时期的想象力。《拾趣》是以儿童涂鸦为基础加以我自己的想法进行再造的一组作品。通过平面涂鸦立体化再平面化,三维向二维的转变,让我不断从大学这个“小社会”脱离出来,让自己不断找回儿时的自己。《拾趣》其实是捡拾乐趣,我在影子的部位加入了很多现代化的元素。做这件作品的初衷意在唤醒每个观者心中最纯真诚挚的情感。
《Burning系列》 纤维材料,木板,炭,虫胶 120×180cm 2023年
作品说明:在社会环境中,女性被赋予了责任,社会期望女性有温柔的性格、对他人的关怀和照顾。《Burning系列》用焚烧的形式,是对束缚和期望的抗议,是对自由无偏见的渴望。反抗,破坏和焚毁刻板印象束缚的向往是我想通过这些材料语言的碰撞传达的。这是一种对性别角色和社会压力的反抗。这些矛盾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探索了爱与破坏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追求自由和抗争时可能产生的困境。
作品说明:鸟,作为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之一,代表着自由和飞翔的愿望。然而,鸟类也常常陷入陷阱,无法逃脱人类设置的束缚。鸟的自由精神和陷阱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陷阱,也许是物理的捕鸟器,也许是象征性的社会和文化束缚。个体在社会压力下的局限性在作品中得到深刻的探讨。这件作品旨在唤起读者对生命力和自由的思考,个体的坚韧和决心,尽管困境重重,但它们仍努力挣脱束缚,飞向自由的天空。
《Moon is in the cage》木板,虫胶 55cm×30cm 2023年
作品说明:困在笼子里的月亮,它代表了一种远大的愿望和梦想,却受到限制和束缚。
狗在笼子中的无力与悲伤情绪是对情感和束缚之间的深刻思考。月亮通常象征着希望和美好,但在这个背景下,它成为了一个虚假的象征,反映出个体的无力与困境。月亮的明亮和自由与狗的局促和束缚形成鲜明对比。悲伤情绪在整个作品中贯穿始终,意图表现对生命的珍惜和对自由的珍视。
《一个荒唐的夜》 木板,虫胶 125cm×90cm 2023年
作品说明:在一个荒唐的夜晚,一切都似乎失去了常规的秩序和理性。作品中描述了荒诞的场景,随机性和混乱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在该作品中出现的图像和符号都是随机且陌生的。符号的随机性是作品的一个关键元素,它突显了言语和沟通的有限性。人们常常在交流中使用符号和语言,但这些符号可能会被曲解、误解或丧失意义。在荒唐的夜晚,这种随机性变得尤为明显,使人们更难理解彼此。
作品说明:基于古代画像砖上的飞鸟形状,用较为鲜艳的颜色去表达一种现代感,形成生动且简洁的图像符号
作品说明:以画像砖上的飞鸟形状为基础,复制图像变成工具形式,再模拟工具的外轮廓,又具有本身的生动感,追求工具的美学与实用性同时存在。
作品说明:《未知状态》 是一组综合材料版画作品,通过对于大流行期间,自我及相关的他人逐渐抽离的屏幕社交,不断压缩的活动空问的体察与感知,我尝试通过绘面创作模拟、混淆、强调、质疑。
在屏幕俨然成为当代人的异肢之时,所谓的身体是什么,人又是什么?
当代都市人的生活生存空问或主动或被动在不断被挤压,大多都通过屏幕与外界现实空间进行单向连接。在大数据的侵蚀下,网络与现实之问的边界越来越弱,人们的内心越来越封闭,人们的精神越来越脆弱敏感。
李力泓
作品说明:形式最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坍塌,物质(即小点)的叠加如果接近无限,就是不在重要的时侯,而生命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的有限,当躯壳这一物质载体不再重要,当一切都不可避免的流向虛无,只有每一个瞬间定格,每一个瞬间都定格。瞬间即永恒。
《造像》陶、木板、纸板 55×37×15cm 2023年
作品说明:这组作品在形式上模仿造像碑,将现代人的以佛的形象呈现,结合造像碑的形式,意在赋予或发掘人性中的佛性。通过结合现代人物形象、生活方式,将文物活化使文物更具有当代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可能性,古文物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多的趣味性。
谢雨泓 王刘唯(合作作品)
《过度关系》铁丝 18x195cm 13x166cm 2023年
作品说明:作品以铁丝作为材料重新编织构建以围巾,手套,耳罩等用于保暖的物品。赋予原本温暖的东西变得冰冷,刺人。此作品旨在启发观众思考情感的本质以及情感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微妙关系。呈现情感中的保护与限制、编织与交织的复杂性,提醒我们情感不仅可以为我们带来温暖和支持,还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成为束缚。
编辑 | 郑婷依 王子康
摄影 | 于卓 工作坊成员
视频 | 刘新颖 汤艳
编审 | 黄米兰
主编 | 李梦龙 周子建 尤妙
指导老师 | 孙锦谊
审核 | 王檬檬 张潇娟